原材料的質量指標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術語,準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原材料的性能?,F列出部分常用的名詞術語。
1 密度與相對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物質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簡言之是質量與體積之比,其單位是百萬克/米3(Mg/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相對密度亦稱密度之比,是指物質的密度與參考物質的密度在各自規定的條件下之比,或者是說一定體積的物質在t1溫度下的質量與等體積參考物質在t2。溫度下的質量之比。常用的參考物質為蒸餾水,并用Dt1/t2或t1/t2表示,為無因次量。
2 熔點與凝固點(Melting point and Freezing point)
物質在其蒸氣壓下液態—固態達到平衡時的溫度稱為熔點或凝固點。這是由于固體中原子或離子的有規則排列因溫度上升,熱運動變得雜亂而活化,形成不規則排列的液體的一種現象,相反的過程即為凝固。對于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常稱為凝固點或冰點,與熔點不同之處在于放出熱量而不是吸收熱量。其實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一致的。
3 熔點范圍(Melting range)
系指用毛細管法所測定的從該物質開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溫度范圍。
4 結晶點(Crystal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