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150.3A-2009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裝備在高溫條件下的耐受性,判斷其性能是否能夠滿足使用要求。通過模擬極端高溫環境,該標準為裝備的設計、制造和使用提供科學依據,確保裝備在實際部署時能夠安全、有效地執行任務。一、測試項目內容涵蓋如下內容
恒溫工作試驗;循環工作試驗;恒溫貯存試驗;循環貯存試驗。√ 程序1:貯存試驗(包含循環貯存、恒溫貯存),貯存試驗至少進行7各循環的試驗,每個循環周期為24小時,與最嚴酷地區正常年份最嚴酷月份中極端溫度出現率為1%時的小時數相對應。每個循環中最高溫度出現的時間大約為1小時。若要延長關鍵材料或高溫敏感材料的貯存時間,則應增加循環數以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程序2:工作試驗(循環工作試驗),工作暴露試驗至少進行3個循環,通常足以使受試樣機達到其最高響應溫度,若難以重現溫度響應時,建議最多采用7個循環試驗。
恒溫暴露試驗(恒溫工作試驗):受試樣機暴露于高溫環境中達到溫度穩定后,再保持試驗溫度至少2小時(通電工作試驗)
恒溫貯存試驗:受試樣機暴露于高溫環境中達到溫度穩定后,再保持試驗溫度至少2小時(斷電貯存試驗)
初始檢測
試驗前所有試件均需在標準大氣條件下進行檢測,以取得基線數據。檢測按以下步驟進行:
對試件進行目視檢查,應特別注意應力區(如鑄件拐角部位),記錄檢查結果。
按技術文件的規定,在試件內、試件上或其周圍安裝溫度傳感器
對于程序2,為了確保測量到試件的最大溫度響應,溫度傳感器應裝在功能元件上。
在標準大氣條件下,將試件裝入試驗箱。
按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檢測結果。若試件工作正常,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程序I或程序Ⅱ
三、測試方法或步驟
1、循環貯存的試驗測試步驟如下
使試件處于貯存技術狀態
將試驗箱內的環境調節到試驗開始階段的試驗條件,并在該條件下使試件溫度達到穩定。
將試件暴露于貯存循環的溫度(適用時還有濕度)條件下,暴露持續時間至少應為7個循環(若采用 24h 循環,則總共 168h),或技術文件規定的循環數。若技術文件有要求,則應記錄試件的溫度響應。
在循環溫度暴露結束后,將試驗箱內空氣溫度調節到標準大氣條件,并且保持在標準大氣條件下,直至試件溫度穩定。
對試件進行目視檢查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結果,并與試驗前數據進行比較。
2、恒溫貯存的試驗步驟如下
使試件處于貯存技術狀態。
將試驗箱內的環境調節到規定的試驗條件,并在該條件下使試件溫度達到穩定。
在試件溫度達到穩定后再繼續保持試驗溫度至少 2h,以確保測量不到的內部元(部)件的溫度真正達到穩定。若內部元(部)件的溫度無法測量,則應根據熱分析確定額外的熱浸時間,以確保整個試件的溫度都達到穩定。
在恒定溫度暴露結束后,將試驗箱內的空氣溫度調節到標準大氣條件,并保持在該標準大氣條件下,直至試件溫度穩定
對試件進行目視檢查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結果,并與試驗前數據進行比較。
3、恒溫工作的試驗步驟如下
按工作技術狀態安裝好試件。
調節試驗箱內的空氣溫度使之達到所要求的恒定溫度(適用時還有濕度)。
在試件溫度達到穩定后繼續保持試驗箱內條件至少2h。若內部元(部)件的溫度無法測量,則應根據熱分析確定額外的熱浸時間,以確保整個試件的溫度都達到穩定。
盡可能目視檢查試件,記錄檢查結果,并與試驗前的數據進行比較。√ 使試件工作,并使其溫度重新穩定。根據技術文件的要求對試件進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檢測結果并與試驗前的數據進行比較。√ 使試件停止工作,將試驗箱內的空氣溫度調節到標準大氣條件,并保持該條件直到試件溫度達到穩定。√ 按技術文件的要求對試件進行全面的目視檢查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檢查和檢測結果,并與試驗前數據進行比較。4、循環工作的試驗步驟如下
按工作技術狀態安裝好試件。
調節試驗箱內的空氣溫度(適用時還有濕度)使之達到技術文件規定的工作循環初始條件,并保持此條件直至試件溫度達到穩定。
將試件暴露至少3個循環,或為確保達到試件的最高響應溫度所需要的循環數。循環暴露期間盡可能對試件進行全面的目視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
在暴露循環的最高溫度響應時段使試件工作(由于試件的熱滯后效應,最高溫度響應時段與溫度循環的最高溫度時段可能不一致)。重復進行本步驟,直到按技術文件完成試件的全部工作性能檢測。記錄檢測結果。
使試件停止工作,將試驗箱內的空氣溫度調節到標準大氣條件,保持該條件直到試件溫度達到穩定。
按技術文件的要求對試件進行全面的目視檢查和工作性能檢測,記錄檢查和檢測結果,并與試驗前數據進行比較。四、其他要求√ 溫度變化速率:試驗中溫度的升降溫速率應不超過3°C/分鐘,以避免溫度沖擊對裝備造成額外的非預期損害。
濕度控制:高溫試驗通常不涉及濕度控制,重點在于溫度對裝備的影響。
檢測結論:試驗結束后,需對裝備的外觀、結構完整性以及工作性能進行綜合評估,確保無明顯損傷且性能未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