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 150.5A-2009 是中國國家軍用標準中關于環境試驗方法的核心部分,專門規定了溫度沖擊試驗的要求。該標準等同于美國的 MIL-STD-810G 方法 503.5,是評估軍用裝備在極端溫度變化環境下適應性和可靠性的權威依據。作為一名專業檢測工程師,我將為您詳細解讀該標準的核心內容、試驗方法及工程意義。
標準概述與目的
標準名稱: GJB 150.5A-2009 《裝備實驗室環境試驗方法 第5部分:溫度沖擊試驗》
核心目的: 考核裝備(及其材料、部件)在周圍大氣溫度急劇變化時的適應性。其重點在于激發因不同材料熱膨脹系數不匹配而引發的潛在缺陷,而非考核裝備的耐高溫或耐低溫極限。
模擬場景:
裝備從高溫環境(如沙漠地表)迅速轉移至低溫環境(如高空機艙、寒區)。裝備從室內(有空調)快速部署到室外極端環境。
設備通電后迅速產生大量熱量,導致內部元器件經歷快速溫升。
二、 試驗原理與失效機理
溫度沖擊試驗是一種加速試驗。它通過使樣品在極短的時間內承受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的交替變化,來模擬實際環境中可能需數月甚至數年才會累積完成的溫度循環應力。主要考核的失效模式包括:
機械結構失效: 元器件引腳、BGA焊點、芯片封裝因熱疲勞而開裂、脫焊。
材料性能劣化: 涂層、密封圈、塑料外殼、PCB基材開裂或變形。
電氣性能故障: 接觸不良、絕緣性能下降、參數漂移、功能中斷。
密封性喪失: 密封件失效導致設備滲漏、內部結露。
三、 試驗類型與條件
GJB 150.5A 主要規定了兩種試驗方法,其核心流程如下所示:試驗開始→初始檢測外觀與功能檢查→選擇試驗方法:試驗方法1兩箱法(首選).試驗方法2三箱法(備選)→高溫箱暴露T_max,時間t1,高溫箱暴露T_max,時間t1→
快速轉換時間≤1分鐘.快速轉換(箱內完成)→低溫箱暴露時間t2T_min,→完成規定循環次數N?→快速轉換時間≤1分鐘(恢復標準大氣條件)→最終檢測外觀與功能檢查→試驗結束結果判定
試驗參數詳解
溫度極值(T_max, T_min): 根據裝備的壽命期環境剖面確定。通常為裝備的存儲溫度極限,而非工作溫度極限。例如:+71°C 和 -54°C。
暴露時間(t1, t2): 應保證樣品整體溫度達到穩定,而非僅表面。通常以溫度監測傳感器讀數穩定為準,或根據樣品熱容量計算。
轉換時間: 關鍵參數。指樣品從一個箱體轉移到另一個箱體所需的時間,標準要求不超過1分鐘(首選)或5分鐘(允許)。時間越短,熱應力越劇烈。
循環次數: 根據裝備預期會經歷的劇烈溫度變化次數確定。通常進行 2~5個循環即可有效激發缺陷。
四、 試驗設備要求
兩箱法設備: 具備獨立的高溫箱和低溫箱,箱體開口相對,并配有自動或手動轉換裝置,確保快速轉移。
三箱法設備: 單一箱體,內部可分為高溫區、低溫區和常溫區,通過籃架移動樣品,轉換在箱內完成,避免了樣品與室內空氣的接觸。
五、 結果判定與驗收標準
試驗結束后,對樣品進行全面的檢查,合格判據通常包括:
1.外觀檢查: 無裂紋、破裂、永久性變形、涂層起泡或剝落。
2.功能性能檢測: 所有電氣性能、機械功能均在產品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無中斷或失效。
3.結構檢查: (必要時進行解剖分析)內部焊點、連接處無開裂。
六、 重要注意事項
試驗順序: 溫度沖擊試驗通常安排在其它氣候試驗(如濕熱、鹽霧)之后,力學試驗(如振動、沖擊)之前進行。
樣品安裝: 應模擬實際安裝狀態,并確保試驗期間不會對樣品產生額外的機械應力。監測: 建議在樣品關鍵位置安裝溫度傳感器,以精確監控實際溫度變化過程。
總結
GJB 150.5A-2009 溫度沖擊試驗是驗證軍用裝備環境適應性的關鍵且嚴酷的試驗項目。它通過極端的溫度變化條件,快速暴露產品在材料、結構和工藝方面的薄弱環節,為改進設計、提升可靠性和戰備完好性提供至關重要的數據支持。嚴格遵循該標準,是確保高價值軍用裝備在復雜戰場環境下可靠運行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