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管理依據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起草發布的作為對檢測/校準實驗室能力進行認可的基礎。準則內容包含了檢測/校準實驗室為證明其按管理體系運行、具有技術能力并能提供正確的技術結果所必須滿足的所有要求,是各個實驗室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檢測/校準活動的依據。準則對設備的要求集中體現在5.5條款,同時4.14內部審核、4.15管理評審、5.2人員、5.6測量溯源性等條款中也有對設備的要求。實驗室應按照準則中對設備的要求,結合實驗室自身特點,建立設備管理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并制定相應作業指導書,做到設備的規范管理。
二、設備的配備
CNAS-CL01之5.5.1規定,實驗室應配備正確進行檢測/校準(包括抽樣、物品制備、數據處理與分析)所要求的所有抽樣、測量和檢測設備。即實驗室應根據檢測/校準相應標準或方法的要求,配備正常開展檢測/校準所需的所有設備。
設備的配備一般包括提出采購申請、編制采購計劃、設備采購、設備驗收和建立設備臺賬5個部分。
(1)采購申請:檢測/校準專業室根據業務開展需要,提出設備采購申請,并完成可行性分析報告,一并報設備管理部門。可行性報告內容包括設備采購理由、技術參數、資金預算、績效目標等。設備管理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對采購申請進行評審,將評審情況報實驗室領導審批。
(2)計劃編制:設備管理部門將審批通過的設備采購申請統一編制年度設備采購計劃。
(3)設備采購:設備管理部門按照設備采購計劃對擬采購的設備進行招標,并組織進行招標評審,對廠家的資質、信譽、售后服務及設備的質量、價格等進行對比評審。招標評審完成后,與中標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期限交貨驗收。
(4)設備驗收:設備到貨后,設備管理部門組織廠家、設備使用部門、質量管理部門相關人員進行開箱、安裝調試和技術驗收。對有特殊安全防護要求的設備,還需由安全管理部門參與驗收。
(5)建立臺賬:設備驗收合格后,設備管理人員須建立設備臺賬。臺賬信息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規格型號、生產廠家、使用部門、存放地點、使用人、入賬日期、設備原值等信息。
三、設備日常使用管理
實驗室應做好設備的日常使用管理,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實驗室應授權專門人員操作設備,使用人員應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設備使用部門應編制設備操作規程等第三層次文件,使用人員嚴格按照文件要求操作設備、維護保養等,并填寫使用記錄和維護保養記錄。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或失準時,應停止使用,將設備隔離、加貼標簽以防誤用。對于需要維修的設備,由設備管理部門指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修,設備使用人員等未經授權不可私自拆裝設備。維修完畢的設備經校準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設備缺陷或失準對之前的檢測/校準造成影響的,還應執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對于無法維修確需報廢的設備,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設備管理部門審核、實驗室領導批準后方可報廢。
四、設備標識管理
CNAS-CL01之5.5.4規定,用于檢測和校準并對結果有影響的每一件設備及其軟件,如可能,均應加以唯一性標識。CNAS-CL01之5.5.8規定,實驗室控制下的需校準的所有設備,只要可行,應使用標簽、編碼或其他標識表明其校準狀態,包括上次校準的日期、再校準或失效日期。
設備標識分為唯一性標識和狀態標識。唯一性標識應包括設備名稱、設備編號等內容;設備狀態標識分為“合格”、“限用”、“禁用”3種,分別用綠、黃、紅3種顏色表示。
合格標識:經檢定或校準,確認符合技術規范規定使用要求的設備,應貼合格標識。
限用(準用)標識:存在某些缺陷,但在限定的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設備,應貼限用標識。實驗室應標注限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