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對大部分參與滑動接觸的表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磨損的原始速率及持續(xù)的性質等因素高度依賴這一特性。這些表面一般是承重面,而且需標識粗糙度以確保預計用途的適用性。
許多零部件需要具有特定的表面加工結果,以便達成所要求的功能。例如烤漆前的汽車車體或曲軸或凸輪軸上的頸軸承。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就是我們日常測量中所說的面粗糙度,可以理解為在加工產品過程中細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整度。
通常被定義為兩個波峰值或者兩個波谷指之間的微小距離(波距),在一般情況下波距都在1mm以內或者更小,也可定義為微觀輪廓的測量,俗稱微觀誤差值。
綜上所說,大家可能已經有了一個關于粗糙度籠統(tǒng)的概念,那么下記內容是更詳細地進行了分析。
我們一般評價粗糙度會有基準線,基準線以上最高點我們叫波峰點,基準線以下最低點叫波谷點,那么波峰和波谷之間的高度我們用Z來表示,加工產品的微觀紋理的間距我們用S來表示。
通常情況下S值的大小在國家檢定標準里給了相關的定義:
S<1mm 定義為表面粗糙度
1≤S≤10mm 定義為表面波紋度
中國國家計量檢定標準中規(guī)定:通常情況下用VDA3400、Ra、Rmax這三個參數來評價檢定表面粗糙度,計量單位通常用μm表示。
評價參數的關系
Ra定義為曲線平均算術偏差(平均粗糙度),Rz的定義為不平度平均高度,Ry定義為最大高度。微觀輪廓的最大高度差Ry在其他標準中也使用Rmax來表示。
Ra、Rmax的具體關系還請參考下面的表格:
表:Ra,Rmax參數對比(um)
表面粗糙度是如何形成的?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是由工件的加工過程引起的。而加工的方法、工件的材料,工藝過程都是影像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例如:放電加工時被加工零件表面出現(xiàn)放電凹凸點。
加工工藝和零件材質有所不同,被加工零件表面留下的微觀痕跡也有各種差別,比如(疏密,深淺,形狀變化等)。
表面粗糙度對工件的影響
工件的耐磨性
配合穩(wěn)定性
疲勞強度
耐腐蝕性
密封性
接觸剛度
測量精度
鍍涂層、導熱性和接觸電阻、反射能力和輻射性能、液體和氣體流動的阻力、導體表面電流的流通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表面粗糙度的評
下一篇:實驗室管理的七個關鍵點
- 英國UK REACH法規(guī)重大調整:注冊截止期或將延后,企業(yè)如何應對?
- 歐盟委員會評估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指令
- AS/NZS CISPR 15:2025點亮澳新市場,照明EMC測試迎來新變化
- 《本質安全型企業(yè)評價準則》等五項團體標準正式發(fā)布,推動安全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 碳弧燈老化試驗與氙燈老化試驗在光譜特性和測試結果相關性上存在顯著差異
- 土耳其關于某些含有動物來源部件的消費品新的標簽要求
- 重磅|雙酚類化合物主流市場管控趨勢
- CE-RoHS 資質合規(guī)硬核解析
- 新資訊|ECHA就1項SVHC意向物質展開公眾評議
- 美國《加州第65號提案》2025年4月 “60天違規(guī)通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