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加速壽命試驗(Accelerated Life Test, ALT)是通過施加高于正常使用條件的應力(如溫度、電壓、濕度等),加速產品失效過程,從而在較短時間內評估其在正常使用環境下的壽命和可靠性。以下是其具體實施步驟,結合行業通用流程及標準要求(如 IEC 62506 等)進行詳細說明:
目標:明確試驗目的(如評估壽命、驗證設計、篩選缺陷、建立可靠性模型等)。
對象:確定受試產品類型(如電子元件、機械部件、整機等),并明確其規格、批次及應用場景。
關鍵點:需結合產品使用場景,例如高溫環境下的戶外設備,需重點考慮溫度應力;潮濕環境下的設備則關注濕度應力。
通過前期可靠性研究(如 FMEA 分析)或歷史數據,確定產品主要失效機理(如熱疲勞、電遷移、腐蝕等)。
示例:電解電容的失效機理通常與溫度導致的電解液干涸相關,因此優先選擇溫度作為加速應力。
標準參考:IEC 62506 中強調需基于失效機理選擇應力類型,避免因應力類型不當導致失效模式偏離實際。
常見應力類型:
溫度應力:適用于熱相關失效(如高溫老化試驗),通過阿倫尼斯模型(Arrhenius Model)計算加速因子。
電應力:提高電壓或電流,適用于電子元器件(如高壓加速壽命試驗 HALT)。
濕度應力:高溫高濕環境(如濕熱試驗),用于評估防潮性能。
機械應力:振動、沖擊等,適用于機械結構件。
應力水平確定:
樣本篩選:從批次中隨機抽取樣本,避免因樣本偏差導致結果失真。
分組設計:將樣本分為不同應力組(如高溫組、常溫對照組),每組樣本量≥10 個(根據統計需求調整)。
預處理:對樣本進行初始性能測試,記錄基線數據(如電阻值、電容容量等)。
整理失效時間(t1, t2, ..., tn)、失效模式(如短路、開路、性能退化等)及對應應力水平。
示例:某電容在 130℃下的失效時間為 500h、600h、700h,失效模式為容量下降超 30%。
應力合理性:避免應力過高導致失效機理改變(如溫度過高可能使塑料外殼融化,而非元件本身熱疲勞失效)。
樣本代表性:確保受試樣本能反映批量產品的質量水平,避免因樣本篩選偏差導致結果失真。
數據完整性:嚴格記錄所有失效數據,包括截尾數據(未失效樣本的試驗時間),避免因數據缺失影響分析準確性。
標準合規性:若涉及行業標準(如汽車電子需遵循 AEC-Q100),需確保試驗方法符合對應標準要求。
通過以上步驟,可系統地開展加速壽命試驗,為產品可靠性評估、壽命預測及改進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實際應用中需結合產品特性與使用場景,靈活調整試驗方案,并借助統計工具與失效分析技術提升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