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用電器領域國家標準專題解讀發布,具體內容如下。
一、標準化工作解讀
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6)主要負責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標準化工作,設有19個分技術委員會(SC)和18個標準化工作組(WG),分別負責開展不同產品及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口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包括:國際電工委員會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技術委員會(IEC/TC 61)及其分技術委員會、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性能技術委員會(IEC/TC 59)及其分技術委員會、積極改善生活系統委員會(IEC/SyC AAL),負責相關領域國際標準的投票,參與相關的國際會議及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等。
截至目前,歸口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標準為431項,其中國家標準249項,行業標準182項;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173項,在研的國際提案13項,相關專家擔任了多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職務;完成科技部、商務部、工信部、國標委等研究課題共30余項。
為配合《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開展了家用電器標準體系研究及優化、家用電器關鍵零部件及材料標準體系研究等,目前標準體系參考模型考慮產品類別、生命周期及技術發展三個維度,并結合我國標準化改革精神搭建適合行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框架。
與國際家用電器標準相比:在基礎標準的內容方面,我國基本全部采納了國際標準,同時增加了智能家電、適用于老年人、兒童的產品標準、家庭服務機器人標準、綠色制造標準、可靠性標準、健康方面的標準。在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方面,一部分為采用國際標準,一部分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方法標準。
標準體系的建立及完善、標準的制修訂均是在我國國情和行業發展需求上制定的,對有效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及規范家電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2019年發布部分標準解讀
(一)GB/T 37597-2019《電動食品加工器具性能測試方法》